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024.12.31 08:17

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血管畸形、高血压、颅内动脉瘤、血液疾病、头部外伤。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如动静脉畸形等,血管壁结构薄弱。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下容易破裂出血。这种情况多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对于先天性血管畸形,可通过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切除畸形血管或介入治疗等方式。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改变,血管壁弹性减弱。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管容易破裂出血。患者需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平稳,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3.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使动脉壁薄弱处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壁较薄,在血流冲击或血压波动时容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后可根据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等选择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4.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异常,使得出血后不易止血,容易发生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针对血液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如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等,以改善凝血功能。

5.头部外伤: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时,脑表面的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头部受伤。一旦发生头部外伤,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等检查,评估损伤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减少血压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