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多发性动脉栓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5.03.13 14:19

多发性动脉栓塞是由于血液中的栓子阻塞多处动脉血管,导致相应组织或器官缺血甚至坏死的病理过程。栓子通常来源于心脏、大血管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脂肪、空气或肿瘤细胞等,随血液循环流动并最终堵塞动脉。多发性动脉栓塞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液高凝状态、外伤或手术等。

多发性动脉栓塞的常见原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这些疾病容易在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动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也可能导致栓子形成,堵塞远端血管。血液高凝状态,如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或长期卧床,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外伤或手术过程中,脂肪组织或空气进入血液循环也可能引发栓塞。多发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因栓塞部位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疼痛、皮肤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或肢体坏死。

预防和治疗多发性动脉栓塞需要综合管理。对于高危人群,如心房颤动患者,应积极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避免长时间卧床,鼓励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一旦发生栓塞,需尽快就医,采取溶栓、抗凝或手术取栓等治疗措施,以恢复血流,减少组织损伤。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尤其是抗凝和溶栓治疗时。多发性动脉栓塞的预后与栓塞部位、治疗及时性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