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长期心律失常会导致哪些疾病

2025.03.07 20:05

长期心律失常会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猝死。具体分析如下:

1.心力衰竭:长期心律失常会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肌逐渐受损,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不断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2.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脏功能急剧下降,患者会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3.脑卒中: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堵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脑卒中会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患者会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或遗留永久性残疾。

4.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导致肾脏供血不足,长期缺血、缺氧会导致肾功能受损,最终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会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患者会出现水肿、乏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需要透析治疗。

5.猝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会导致心脏骤停,引发猝死。猝死发生突然,患者通常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呼吸心跳停止,若不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死亡率极高。

长期心律失常对全身各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除了上述疾病外,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一旦发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也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