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梗塞是如何形成的

2025.08.01 08:56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栓塞、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流停滞、血管痉挛造成管腔狭窄。具体分析如下:

1.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当脑血管被完全或部分阻塞时,下游脑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缺乏,细胞代谢紊乱,短时间内即可引发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形成梗死灶。

2.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血管内皮损伤或血流异常时,血小板聚集并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或原位增大,可能完全堵塞脑血管,阻断血流,导致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

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壁逐渐形成,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后,内容物暴露于血流中,激活凝血反应,形成血栓或导致斑块碎片随血流移动,堵塞远端较细的脑血管。

4.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流停滞: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或脂质成分过多时,血液流动阻力增大,流速减慢,容易在血管分叉或狭窄处形成涡流,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进而引发脑梗塞。

5.血管痉挛造成管腔狭窄:某些情况下,脑血管因外界刺激或自身调节异常发生持续性收缩,管腔明显变窄,血流减少甚至中断,若持续时间较长,可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

脑梗塞发生后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定期检查血管健康状况,发现问题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