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西医如何治疗心悸

2025.05.26 20:21

西医治疗心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植入心脏起搏器、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西医控制心悸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调节心脏电活动或改善血流动力学来缓解症状。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延长不应期,减少异常电信号传导。对于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的心悸患者,降压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可协同改善心脏供血。部分患者需长期服药以维持心律稳定,需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

2.导管消融术:导管消融术通过介入技术消除心脏异常电信号起源点,适用于药物难治性心律失常。手术中经血管插入电极导管至心腔,定位病灶后释放射频能量或冷冻能量破坏异常组织。该方法对房颤、室上速等特定类型心悸效果显著,部分患者可根治。术后需短期抗凝治疗,并随访心电图确认疗效。

3.植入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适用于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导致的心悸,通过人工电刺激维持正常心率。装置植入锁骨下皮下,电极导线连接心腔,感知自主心律异常时发放脉冲。现代起搏器可自适应调节频率,兼顾活动与静息需求。术后需避免强磁场干扰,定期检查电池电量及导线功能。

4.生活方式调整: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心悸发作。限制咖啡因、酒精摄入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增强心脏代偿能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保持充足睡眠及低盐饮食可减轻心脏负荷,肥胖者需减重以改善代谢异常。

5.心理干预:焦虑或应激状态易触发心悸,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反应。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严重者联合抗焦虑药物短期使用,但需警惕药物依赖。建立规律作息与社会支持网络对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心悸的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部分患者需联合多种方法。随着诊疗技术进步,多数心悸可通过规范干预有效控制。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策略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