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草药煎药的火候是什么

2025.07.09 08:32

中草药煎药的火候是指煎煮过程中火力大小与时间控制的配合,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传统中医将火候分为武火和文火,武火指大火急煎,文火指小火慢熬,两者需根据药材特性灵活调整。

煎药火候的选择需结合药材性质与处方要求。解表药或芳香类药材通常用武火快速煮沸,避免有效成分挥发;滋补类或矿物类药材则需文火久煎,使药性充分溶出。例如,麻黄、薄荷等轻清之品宜武火短煎,而附子、龙骨等厚重之材需文火久熬。煎药器具以砂锅、陶瓷为佳,避免金属器皿影响药性。煎煮前需浸泡药材30分钟左右,加水量以没过药材2-3厘米为宜,煮沸后根据药方调整火力。

煎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水量变化,防止干烧或溢锅。武火阶段应保持沸腾状态,文火阶段维持微沸即可。特殊药材需后下或包煎,如大黄、钩藤等久煎易失效,应最后10分钟加入。煎药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头煎30-40分钟,二煎20-30分钟。药液煎好后立即滤出,避免药渣回吸。注意不同地区海拔影响沸点,需适当调整时间。煎药期间忌频繁开盖,以免挥发性成分流失。药液变质或煎糊必须弃用,不可加水重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