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腓骨末端骨折要怎么办

2025.09.15 22:26

腓骨末端骨折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或手术、严格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配合药物缓解疼痛肿胀、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检查明确损伤程度:腓骨末端骨折后需通过临床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骨折移位程度及是否合并韧带损伤。无移位骨折通常采取保守治疗,移位明显或涉及关节面需考虑手术干预。医生会根据局部肿胀、压痛情况及影像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早期准确评估对预后至关重要。

2.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或手术: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保持踝关节中立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需手术复位,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恢复关节对位。开放性骨折需紧急清创并抗感染处理,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

3.严格制动避免二次损伤:固定期间禁止负重活动,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使用拐杖辅助行走时保持患肢悬空,睡眠时用软枕垫高。过早承重可能导致固定失效或骨折移位,尤其骨质疏松患者需延长制动时间。

4.配合药物缓解疼痛肿胀:急性期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疼痛,联合活血化瘀中成药改善局部微循环。外敷消肿膏药时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过敏需立即停用。药物使用需遵医嘱,避免长期服用影响胃肠功能。

5.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先进行踝泵训练促进血液循环,2周后加入关节被动屈伸练习。肌肉力量恢复可采用弹力带抗阻训练,6周后逐步尝试部分负重。康复进度需结合复查结果调整,过度锻炼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后48小时内冰敷患处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饮食需增加钙质与蛋白质摄入,戒烟酒以免影响愈合。出现固定松动、皮肤发紫或持续剧痛需立即复诊。定期随访确保骨折线消失前不擅自恢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