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儿童有骨质疏松怎么办

2025.07.23 08:37

儿童骨质疏松需结合饮食调整、适度运动、药物干预、定期监测及病因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调整:保证钙与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是关键。每日饮食应包含奶制品、深绿色蔬菜、豆类等富钙食物,同时适量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促进钙吸收。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影响钙代谢,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

2.适度运动: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可刺激骨骼生长,如跳绳、跑步或球类活动。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或外伤风险。长期卧床或缺乏活动会加重骨质流失,需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3.药物干预:严重骨质疏松需在专业医师评估后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严格遵循用药剂量与疗程,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或血钙波动。不可自行调整用药,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4.定期监测:通过骨密度检查、血液钙磷代谢指标等评估治疗效果。每3-6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结果调整干预措施。记录身高、体重变化,及时发现骨骼发育异常。

5.病因管理:明确骨质疏松是否由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病或长期用药引起。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更换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多学科协作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儿童骨质疏松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综合干预,避免盲目补钙或过度运动。家庭与医疗机构保持沟通,关注日常饮食与活动安全,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与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