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为什么会患支原体感染

2024.10.21 14:12

支原体感染主要与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不良卫生习惯、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免疫力低下:免疫力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当免疫力低下时,身体抵抗支原体的能力减弱。例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情况会使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身体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支原体,从而容易被感染。要提高免疫力,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等。

2.接触传播:接触被支原体污染的物品可导致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如共用毛巾、衣物、马桶坐垫等。如果这些物品被支原体患者污染,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等,也存在感染风险。为避免接触传播,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在公共场所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或做好防护措施。

3.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个人卫生会增加支原体感染的几率。例如,不经常洗澡、更换内衣裤,会使身体局部滋生细菌和支原体。尤其是私密部位,温暖潮湿的环境利于支原体生长繁殖。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清洗身体,勤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干燥。

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支原体后,可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新生儿。支原体可存在于孕妇的生殖道内,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支原体而被感染。对于孕妇来说,孕期应做好相关检查,如发现感染要及时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5.性接触传播:性接触是支原体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支原体可在性伴侣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风险越高。要预防性接触传播的支原体感染,应保持健康、单一的性伴侣关系,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支原体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各个方面注意,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减少支原体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