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肝郁气滞是怎么回事

2025.08.28 15:54

肝郁气滞是中医学常见的病理状态,指情志不畅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运行受阻,形成郁滞。这种状态多因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或愤怒引发,表现为胸胁胀满、嗳气叹息、情绪波动大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消化、睡眠及女性月经。

肝主疏泄,负责调畅全身气机。当情志失调,肝气无法正常疏泄,便会郁结在体内。气滞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易怒,但长期郁结会横逆犯胃,出现胃脘胀痛、食欲不振;若影响脾的运化,则可能大便溏稀或便秘。肝经循行经过胸胁,郁滞时该区域常有胀闷或窜痛感。女性因肝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肝郁气滞易引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部分人群还可能因气滞血瘀出现舌质紫暗、痛经加重。

调节肝郁气滞需注重情绪管理与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思虑或愤怒,可通过运动、冥想疏解压力。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辛辣,适当食用陈皮、玫瑰花等理气之品。针灸或按摩太冲、期门等穴位有助于疏通肝经。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出现严重失眠、体重骤变,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疏肝药物。长期肝郁可能发展为血瘀或化火,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孕妇、体弱人群用药前应咨询中医师,确保调理方案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