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血吸虫病要做什么检查

2025.08.27 08:31

血吸虫病需要做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粪便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是否存在血吸虫卵,这是最直接的诊断方法。采集新鲜粪便样本,采用沉淀法或孵化法提高检出率。反复多次检查可减少漏诊,尤其在感染早期虫卵排出量较少时。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

2.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测。血常规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寄生虫感染可能。肝功能检查能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如转氨酶升高或白蛋白降低。贫血指标可反映慢性感染导致的营养不良。血液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项目综合判断。

3.免疫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辅助诊断。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敏感性较高但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抗原检测能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免疫学检查适用于早期或轻度感染,弥补粪便检查的不足。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和脾脏的形态变化,如门静脉增宽或肝纤维化。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脏器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结果有助于判断病情分期和并发症。该方法无创且直观,但需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结果。

5.病理学检查:通过肝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直接观察到虫卵肉芽肿或纤维化病变。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且技术要求较高。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时采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血吸虫病检查需根据病情阶段和医疗条件选择合适方法。急性期以病原学检查为主,慢性期侧重评估脏器损伤。检查前避免服用抗寄生虫药物,防止结果假阴性。疑似感染者应尽早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损害。不同检查项目各有优劣,临床中常需联合应用以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