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短效避孕药是如何避孕的

2025.09.29 15:54

短效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使卵巢不释放成熟卵子、增厚宫颈黏液阻碍精子进入子宫、改变子宫内膜环境降低受精卵着床几率、调节激素水平干扰受精过程、维持稳定的激素状态避免意外排卵。具体分析如下:

1.抑制排卵:短效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协同作用,直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导致卵泡无法发育成熟,卵巢因此停止排卵。没有卵子排出,精子便无法形成受精卵,从而达到避孕目的。该过程可逆,停药后卵巢功能可恢复正常。

2.增厚宫颈黏液:药物中的孕激素成分促使宫颈黏液变得黏稠且量减少,形成一道物理屏障。精子难以穿透这种黏稠的黏液,无法进入子宫腔与输卵管内的卵子结合。这种变化在服药期间持续存在,有效阻止精子前进。

3.改变子宫内膜环境:短效避孕药会使子宫内膜变薄,腺体发育不良,导致内膜不适合受精卵着床。即使有卵子排出并受精,胚胎也难以在异常的内膜上植入和生长。这种机制作为避孕的次要防线,进一步降低妊娠风险。

4.调节激素水平:药物通过外源性激素的补充,干扰体内自然激素周期,抑制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这种干扰不仅阻止卵泡成熟,还可能影响输卵管蠕动和精子获能,使精卵结合的概率大幅下降。

5.维持稳定的激素状态:每日规律服药可保持血液中激素浓度稳定,避免因激素波动引发的意外排卵。即使偶尔漏服,只要及时补服,仍能维持足够的避孕效果。这种稳定性是短效避孕药高效性的关键。

服用短效避孕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漏服可能降低避孕效果,需采取额外防护措施。存在血栓风险的人群应谨慎选择,服药期间出现异常出血或头痛应及时就医。长期使用前需评估身体状况,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