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血管炎怎么护理

2024.11.25 13:09

血管炎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休息与活动护理、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护理:血管炎患者皮肤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溃疡等症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对于溃疡部位,需按照医嘱进行清创换药,使用合适的敷料促进愈合。日常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饮食护理: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血管修复。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取,避免加重炎症反应。同时,对于有肾脏受累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3.休息与活动护理:在病情急性期,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身体恢复。当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活动时的安全,防止因血管炎导致的肢体感觉异常而发生意外损伤。

4.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皮肤损害的范围是否扩大、疼痛是否加重等。监测体温,若出现发热可能提示炎症加重。对于累及内脏器官的患者,要关注相应器官的功能指标,如肾脏受累时的尿量、尿蛋白等。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心理护理:血管炎病程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这对疾病的康复也有积极作用。

血管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诱发疾病加重的因素,如过敏原、感染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