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脊椎骨折要怎么治疗

2025.09.15 22:25

脊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药物镇痛与抗骨质疏松治疗、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具体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脊椎骨折初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减轻椎体压力,避免进一步损伤。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硬质支具或石膏固定,保持脊柱稳定,通常需持续2-3个月。卧床期间需预防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可通过定时翻身和下肢活动减少并发症。

2.手术治疗:严重骨折或伴有神经压迫时需手术干预。椎体成形术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椎体,缓解疼痛;内固定术用钢板或钢钉重建脊柱序列,适用于不稳定骨折。术后需结合影像学确认复位效果,并逐步恢复活动。

3.药物镇痛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疼痛剧烈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缓解症状。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服用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吸收药物,增强骨密度,降低再次骨折风险。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钙水平。

4.康复训练:急性期后开始渐进式康复,初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避免脊柱负重。后期加入腰背肌锻炼和平衡训练,改善核心力量。康复计划需个体化,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

5.定期复查:通过X线或CT动态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疼痛加重或神经症状需及时就诊。复查周期通常为1-3个月,直至骨折完全愈合。

脊椎骨折后需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饮食应富含钙质与蛋白质。保持正确坐姿和睡姿,选择硬板床减少脊柱压力。出现麻木、无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