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韧带损伤如何恢复

2025.09.15 22:25

韧带损伤后需充分休息避免二次伤害、通过冷敷热敷缓解肿胀疼痛、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使用护具或绷带提供外部支撑、配合药物或物理治疗促进修复。具体分析如下:

1.充分休息避免二次伤害: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减少患处负重和牵拉,防止韧带进一步撕裂。休息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而定,轻度损伤需2-4周,严重者可能需数月。期间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通过冷敷热敷缓解肿胀疼痛:损伤初期48小时内采用冰敷收缩血管,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减轻炎症反应。72小时后转为热敷,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清除。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3.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肿胀消退后开始低强度活动,如踝泵运动或膝关节屈伸,逐步增加幅度和阻力。中期加入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和肌肉力量练习如静蹲,后期恢复功能性运动,避免突然发力或扭转。

4.使用护具或绷带提供外部支撑:根据损伤部位选择弹性绷带、护膝或护踝,限制关节异常活动但不过度压迫。夜间可适当解除护具,防止长期固定导致肌肉萎缩。严重损伤需石膏或支具固定3-6周。

5.配合药物或物理治疗促进修复: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避免掩盖症状导致过早活动。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疗可软化瘢痕组织,中医推拿或针灸有助于疏通经络,但需专业人员操作。

恢复期间需定期评估韧带愈合情况,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保证胶原蛋白合成。出现持续疼痛、关节不稳或活动受限时及时就医,排除合并骨折或半月板损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