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如何护理

2025.08.11 14:18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稳定、预防并发症发生、提供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需严格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剧烈活动、咳嗽或用力排便,防止再出血。床旁需配备吸痰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或检查。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及瞳孔变化,警惕颅内压升高或再出血。观察意识状态,如出现嗜睡、烦躁或昏迷需及时处理。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呼吸道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电解质平衡。

3.控制血压稳定:血压过高易诱发再出血,过低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目标血压控制在基础值20%以内,避免波动过大。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时需缓慢调整剂量,配合镇静镇痛措施。定期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调整用药方案。

4.预防并发症发生:重点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应激性溃疡。每2小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湿润。下肢穿戴弹力袜,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避免胃黏膜损伤。监测体温,及时处理发热。

5.提供心理支持:突发出血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需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限制探视人数,减少不良刺激。鼓励表达感受,必要时介入专业心理疏导。家属需参与护理过程,共同营造康复环境。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恢复期需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就医。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