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叫筋膜间隙综合征

2025.07.29 15:21

筋膜间隙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筋膜腔内压力异常升高而导致的病理状态,通常与外伤、手术或过度使用相关。该综合征可能影响肌肉、神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筋膜是一种结缔组织,包裹和支持肌肉、器官及其他结构,正常情况下,它能够适应周围组织的变化。当筋膜腔内压力过高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导致缺血和神经损伤。

在临床上,筋膜间隙综合征常见于四肢,尤其是小腿和前臂。外伤、骨折、剧烈运动或手术后,筋膜腔内的血肿或水肿会导致压力增加,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疼痛、肿胀、麻木或刺痛感,甚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防止严重后果至关重要。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或肌肉坏死。临床医生在评估疼痛和肿胀时,需特别关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可能性,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认诊断。

在处理筋膜间隙综合征时,需谨慎对待,避免延误治疗。对于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评估,必要时采取手术干预以减压。术后,患者需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了解病因和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面临外伤风险时,适当的热身和拉伸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风险。定期检查和及时处理任何潜在的损伤或不适,能够帮助保持肌肉和筋膜的健康,降低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率。关注身体的信号,及时就医,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筋膜间隙综合征,确保身体的正常功能和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