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老是耳鸣怎么中医调理

2025.06.30 16:16

耳鸣的中医调理可从补肾益精、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肝泻火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1.补肾益精: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易致耳鸣。中医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方剂填补肾精,辅以黑芝麻、核桃等食补。针灸可选太溪、肾俞等穴位,配合艾灸温补命门。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房事以固护肾气。

2.疏肝解郁: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上扰耳窍引发耳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可调和肝气,配合合谷、太冲穴位针灸。调节情绪是关键,避免长期压抑或暴怒,适当练习八段锦或静坐以疏通气机。

3.健脾益气: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耳窍失养而鸣。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可健运脾胃,食疗推荐山药、红枣等。针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以助运化。饮食需定时定量,忌生冷油腻,避免过度思虑伤脾。

4.活血化瘀:气血瘀滞可致耳部络脉不通,表现为耳鸣如蝉。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方剂配合针灸听宫、翳风等穴位,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适当运动如太极拳可活络经脉,避免久坐久卧导致气滞血瘀。

5.清肝泻火:肝火上炎常引发突发性耳鸣,声如潮涌。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等方剂可清降肝火,配合行间、风池等穴位针刺。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燥热之物,保持充足睡眠以防虚火内生。

调理期间需结合体质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药物。耳鸣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注意劳逸结合,减少噪音刺激,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耳窍气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