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腺肌症是怎么得的

2025.04.16 11:04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到子宫肌层、激素水平异常刺激内膜增生、子宫手术或操作导致内膜植入肌层、遗传因素增加患病风险、慢性炎症引发组织异常修复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1.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到子宫肌层: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位于宫腔表面,但在某些情况下内膜组织可能侵入子宫肌层并继续生长。这种异位生长的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出血,但由于无法排出体外,会在肌层内形成病灶。反复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变硬,逐渐形成子宫腺肌症。病灶周围肌纤维增生肥大是典型病理表现。

2.激素水平异常刺激内膜增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是重要诱因。雌激素水平过高会促进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加内膜向肌层浸润的可能性。孕激素相对不足时,内膜组织更容易发生异常生长。部分患者存在卵巢功能失调,导致激素分泌紊乱,进一步加重病情。激素受体表达异常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3.子宫手术或操作导致内膜植入肌层:剖宫产、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的屏障。手术器械可能将内膜组织带入肌层,这些内膜细胞在肌层内存活并生长。多次宫腔操作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子宫肌瘤剔除术等手术也可能造成类似情况。

4.遗传因素增加患病风险: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易感性的存在。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一级亲属患病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遗传背景可能决定个体对激素的敏感性和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

5.慢性炎症引发组织异常修复:长期存在的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会导致局部微环境改变。炎症因子刺激下,子宫内膜细胞可能获得更强的迁移能力。反复炎症损伤后的异常修复过程可能促进内膜与肌层混合生长。炎症反应还会加重病灶周围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有助于控制症状并保留生育功能。根据患者年龄和生育需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关键。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