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出血性梗死常见于哪些器官

2025.08.11 14:18

出血性梗死常见于肺、脑、肠、脾、肾。具体分析如下:

1.肺:肺组织具有双重血液供应,肺动脉阻塞时支气管动脉可代偿供血,但若侧支循环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易发生出血性梗死。梗死区因肺泡结构疏松,血液易渗入坏死组织,形成暗红色病灶。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影像学可见楔形阴影。

2.脑:脑组织代谢旺盛且血管吻合支较少,动脉阻塞后易因缺血坏死继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或血管畸形患者,梗死灶周边因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红细胞外渗。症状包括偏瘫、意识障碍,CT显示低密度灶伴高密度出血影。

3.肠:肠系膜动脉分支终末性供血,侧支循环差,梗死时肠壁充血水肿继而出血坏死。多见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表现为剧烈腹痛、血便,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病理可见肠壁全层出血伴黏膜溃疡。

4.脾:脾脏血管呈节段性分布,动脉阻塞后梗死区因被膜下丰富血管网破裂而出血。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出现左上腹疼痛,超声显示脾脏不均质占位伴液性暗区。

5.肾:肾动脉分支为终末血管,梗死时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血。多见于房颤血栓脱落,表现为腰痛、血尿,增强CT可见皮质边缘强化缺失伴斑片状高密度影。

出血性梗死需结合病史与影像学综合判断,避免误诊为单纯缺血或肿瘤。急性期需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干预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与梗死范围、治疗时机密切相关,长期随访评估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