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动脉中医脉象临床意义是什么

2025.07.10 14:56

动脉中医脉象的临床意义在于通过切脉判断人体气血盛衰、脏腑功能及疾病性质。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机体阴阳平衡状态,为辨证论治提供关键信息。不同脉象对应不同病理变化,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数脉主热证,迟脉主寒证等。

中医脉象通过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综合分析。位指脉搏深浅,浮脉轻取即得,多属外感表证;沉脉重按始现,提示病位在里。数指脉搏频率,数脉快于正常,常见于热证或阴虚;迟脉慢于正常,多因寒邪或阳气不足。形与势指脉搏形态与力度,如弦脉紧绷如琴弦,多与肝郁气滞相关;滑脉流利如珠,常见于痰湿或妊娠。脉象变化可辅助判断疾病虚实、寒热及转归,如久病见洪脉可能为虚阳外越,需警惕病情恶化。

切脉需结合四诊合参,避免单一脉象定论。脉诊易受情绪、饮食、运动等因素干扰,需在安静状态下进行。不同体质脉象存在差异,如运动员多见迟脉,未必属病态。脉象与症状不符时需深入辨析,如真寒假热证可见浮大脉却手足厥冷。临床需注意脉象的动态变化,如外感病脉由浮转沉提示邪气入里。部分现代疾病如心律失常可能表现为中医怪脉,需结合西医检查明确诊断。脉诊需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初学者易犯以脉代诊的错误,应避免机械对应脉象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