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关节疾病有什么危害

2025.07.23 08:37

骨关节疾病可能导致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引发肌肉萎缩与力量下降、增加跌倒与骨折风险、影响心肺功能与代谢健康、造成心理压力与生活质量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骨关节疾病常伴随持续性疼痛,尤其在活动时加剧,导致关节僵硬和灵活性降低。疼痛可能从轻度不适发展为难以忍受,影响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基本动作。长期活动受限可能进一步引发关节变形,甚至丧失自理能力。

2.引发肌肉萎缩与力量下降:由于疼痛减少关节使用,周围肌肉因缺乏锻炼逐渐萎缩,肌力减弱。肌肉支撑力不足会加重关节负担,形成恶性循环。肌肉萎缩还可能影响肢体协调性,进一步限制运动功能恢复。

3.增加跌倒与骨折风险:关节不稳或疼痛可能导致步态异常,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骨质疏松常伴随骨关节疾病,轻微碰撞即可引发骨折,尤其是髋部或腕部。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4.影响心肺功能与代谢健康:活动减少导致心肺耐力下降,血液循环减缓,可能引发高血压或心血管问题。代谢率降低易造成体重增加,加重关节负荷,同时增加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风险。

5.造成心理压力与生活质量下降:长期疼痛和行动不便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社交活动减少导致孤独感增强,睡眠质量下降,整体生活满意度降低。心理状态恶化还可能加重对疼痛的敏感度。

骨关节疾病需早发现早干预,避免过度劳累或负重运动,保持适度活动以维持关节灵活性。饮食应均衡,适当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疼痛持续加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掩盖症状。保暖防潮有助于减轻关节不适,定期复查可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