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2025.09.08 17:10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为了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时干预减少语言发育迟缓、避免社交沟通障碍、降低学习困难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在出生后48小时内初步判断听力状况,通过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技术快速检测。部分婴儿存在先天性听力损失,但外观无异常表现,家长难以察觉。早期筛查可避免漏诊,为后续诊断争取时间。若未及时筛查,可能延误至语言发育期才被发现,错过最佳干预期。

2.及时干预减少语言发育迟缓:听力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出生后6个月内是听觉中枢发育关键期。筛查出问题的婴儿可尽早佩戴助听器或接受人工耳蜗植入,配合语言训练,显著降低语言发育落后风险。若干预延迟,大脑听觉皮层可能因缺乏声音刺激而功能退化,导致终生语言障碍。

3.避免社交沟通障碍:听力损失会影响婴儿对周围声音的感知,难以理解他人表情和语调,导致社交反应迟钝。早期筛查并干预的婴儿能正常接收语言和非语言信号,促进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发展。未经筛查的患儿可能因沟通困难产生自卑或行为异常。

4.降低学习困难风险:听力障碍儿童在学龄期常因听不清授课内容而注意力分散,读写能力落后于同龄人。筛查后及时干预可保障听觉信息输入,使认知发展与正常儿童同步。未经干预的患儿可能出现学业成绩低下,甚至被误诊为智力障碍。

5.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发现并干预听力问题,能最大限度减少残疾对生活的影响。筛查阳性的婴儿通过康复训练可正常入学、就业,融入社会。反之,未筛查者可能面临沟通受限、职业选择狭窄等问题,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

筛查前需确认婴儿处于安静状态,避免环境噪音干扰结果。检测后应妥善保管报告,按医嘱复查或转诊。家长需了解筛查可能存在假阳性,无需过度焦虑,但也不可忽视复诊建议。干预过程中需定期评估听力及语言进展,调整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