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干酪样坏死是什么引起的

2024.12.02 15:59

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

结核杆菌感染机体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在结核病变中,由于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的变态反应强烈,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后,其溶酶体酶释放的水解酶类较少,不能将结核杆菌彻底消化降解,反而被结核杆菌破坏。这些被破坏的巨噬细胞发生坏死,坏死组织因为含有较多脂质来自结核杆菌和巨噬细胞而呈现出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的特殊形态,类似奶酪,故而称为干酪样坏死。这种坏死灶内含有大量结核杆菌,可成为结核病恶化进展的原因。

从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扩展来看,干酪样坏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感染初期,结核杆菌在局部组织内繁殖,吸引巨噬细胞聚集试图清除病原体。随着感染的持续,结核杆菌不断破坏巨噬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内代谢紊乱,细胞结构破坏。同时,局部的炎症反应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一些血浆成分渗出,但由于结核杆菌的特殊致病机制,炎症反应并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反而促使更多的巨噬细胞被破坏,最终形成干酪样坏死灶。干酪样坏死灶在体内可以长期存在,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还可能液化排出,形成空洞,导致结核杆菌在体内的播散,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