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梗如何护理

2025.03.07 20:05

急性心梗护理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急性心梗患者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心电监护可帮助识别心律失常,血压监测有助于评估心功能状态。血氧饱和度监测可确保组织氧供充足。监测过程中需注意患者意识状态,警惕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定期记录各项指标,为治疗提供依据。

2.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心梗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需确保呼吸道通畅。采取半卧位可减轻心脏负担,改善通气。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警惕急性肺水肿发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3.控制疼痛:急性心梗常伴剧烈胸痛,需及时给予镇痛治疗。首选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疼痛。必要时使用吗啡等强效镇痛剂,但需注意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疼痛控制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需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注意区分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疼痛特点。

4.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急性心梗易导致心功能不全,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评估心脏前负荷。必要时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治疗。注意观察尿量,评估肾脏灌注情况。

5.预防并发症:急性心梗患者需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但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扩展。控制血糖、血压,降低心肌损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排便,预防心脏骤停。

急性心梗护理需全面考虑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情感支持。通过多学科协作,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