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急性的黄疸型肝炎会不会传染

2025.08.19 16:16

急性的黄疸型肝炎具有传染性,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通常通过口腔途径传播,主要是由于食物或水源受到污染,而乙型肝炎则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常见于不安全的注射、性接触或母婴传播。感染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尤其是黄疸出现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在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感染者的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病毒,尤其是在症状出现的前几周,病毒载量较高。此时,感染者的唾液、尿液、血液等体液中可能含有病毒,接触这些体液的健康个体有可能被感染。对于甲型肝炎,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传播,而对于乙型肝炎,接种疫苗和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是预防的关键。感染者在急性期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家庭和工作环境中,以降低传播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是预防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重要措施。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和使用卫生间后,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饮用安全的水源和食用经过彻底烹饪的食物也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对于乙型肝炎,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炎,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和恶化风险。感染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隔离和治疗,避免与他人共享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以减少传播的可能性。了解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