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扫描都在检查哪些地方

2025.07.23 08:37

骨扫描主要检查骨骼整体代谢状态、局部异常浓聚灶、肿瘤转移灶、创伤或炎症区域、关节病变。具体分析如下:

1.骨骼整体代谢状态:骨扫描通过放射性示踪剂分布反映全身骨骼代谢活性,可评估骨质疏松、骨软化等全身性骨病。代谢异常区域表现为示踪剂摄取增高或减低,帮助判断骨骼整体功能状态,尤其适用于监测代谢性骨病进展或治疗效果。

2.局部异常浓聚灶:局部示踪剂异常聚集提示骨骼存在病理改变,如骨折、骨坏死或骨髓炎。该技术灵敏度高,能在结构变化前发现早期病变,对隐匿性骨折或微小骨损伤的诊断具有优势,需结合其他影像学进一步明确性质。

3.肿瘤转移灶:骨扫描是筛查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尤其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易转移至骨骼的肿瘤。转移灶多表现为多发不规则浓聚影,可评估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但需注意与良性病变鉴别。

4.创伤或炎症区域:外伤后骨扫描可快速定位新鲜骨折或软组织损伤,炎症区域因血流增加和代谢活跃而显像增强。对于复杂创伤或应力性骨折,能早于X线发现异常,指导临床干预时机。

5.关节病变:关节炎、假体松动或感染等关节疾病可通过骨扫描评估。示踪剂在关节周围异常积聚反映滑膜炎症或骨质破坏,有助于区分活动性病变与陈旧性改变,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检查前需空腹4小时,避免穿戴金属物品。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注射示踪剂后多饮水促进排泄,扫描时保持静止以确保图像清晰。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避免单一影像结论误导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