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病毒性胃肠炎

2024.08.24 22:19

病毒性胃肠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

当病毒侵袭胃肠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常见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大便可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频繁;还会伴有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也是常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毒性胃肠炎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生暴发流行。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可能导致感染病毒性胃肠炎。比如接触了感染者的粪便或呕吐物,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或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等。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人群更容易患病。对于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腹泻严重时可使用止泻药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患者应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在预防方面,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便后和进食前。注意饮食卫生,确保食物新鲜、干净。加强环境卫生,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病,要做好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了解病毒性胃肠炎的特点和预防方法,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