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眶内壁骨折应该如何护理

2025.09.15 22:25

眶内壁骨折后需保持头部抬高30度以减轻肿胀、避免擤鼻涕或用力咳嗽防止气压损伤、冷敷患处48小时缓解疼痛和淤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头部抬高30度以减轻肿胀:卧位时将头部垫高30度,利用重力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回流,减少眶周组织水肿。此姿势需维持至肿胀明显消退,通常需3-5天。过高可能影响颈椎舒适度,过低则无法有效缓解肿胀。

2.避免擤鼻涕或用力咳嗽防止气压损伤:鼻腔与眶内相通,用力擤鼻涕可能导致气体进入眶内,加重骨折移位或引发皮下气肿。咳嗽时胸腔压力骤增,可能传导至眶部。需控制呼吸道症状,必要时用药物缓解。

3.冷敷患处48小时缓解疼痛和淤血:骨折初期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避免冻伤。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冰袋需用纱布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开放性骨折或合并鼻窦损伤时,细菌易侵入眶内。需按疗程足量使用抗生素,常见如头孢类。不可自行停药,警惕过敏或胃肠道反应。

5.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首次复查在伤后1周,通过CT观察骨折对位情况。若出现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后期每2-4周复查至完全愈合。

恢复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剧烈运动或外力碰撞眼眶。出现视力下降、发热或剧烈头痛需立即就医。严格遵循医嘱调整护理措施,不可自行判断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