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怎样用中药不伤脾胃又补阴去火

2025.09.02 16:43

中药调理需兼顾滋阴降火与脾胃保护,关键在于药物配伍与服用方法的合理运用。选择药性平和、兼具健脾功效的滋阴药材,配合正确的煎煮及饮食调理,既能清除虚火又不损脾胃功能。

滋阴降火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等甘凉濡润之品,此类药材清热力缓,不易伤阳。脾胃虚弱者宜搭配茯苓、山药、白扁豆等健脾渗湿药,既能助运化又可防滋阴药滋腻碍胃。例如经典方剂沙参麦冬汤,以北沙参、麦冬养阴为主,佐以扁豆、甘草调和脾胃。煎煮时建议久煎40分钟以上,使药性温和;服用时避开空腹,餐后1小时温服最佳。虚火明显者可短期配伍少量知母、黄柏,但需中病即止。

使用过程中需观察舌苔变化,若出现白厚腻苔提示湿浊内生,应减少滋阴药比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避免熬夜耗阴。慢性疾病患者需定期调整方剂,连续服用不超过两周。孕妇及阳虚便溏者慎用清热滋阴药,儿童用量需减半。若出现食欲减退或腹胀,可加炒谷芽、陈皮理气消食。部分苦寒药如栀子、黄连虽降火效佳,但长期使用易损伤脾阳,非实热证不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