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什么危害

2025.07.23 08:37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可能导致骨骼坏死与功能障碍、引发败血症或脓毒症、造成病理性骨折、诱发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发育。具体分析如下:

1.骨骼坏死与功能障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可破坏骨组织血供,导致局部骨质缺血性坏死。骨髓腔内脓液积聚形成压力,进一步阻碍血液循环。坏死骨片可能形成死骨,周围伴随新生骨包绕。病变若累及关节或生长板,将直接限制肢体活动能力,后期可能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

2.引发败血症或脓毒症:细菌通过骨髓腔丰富血管网进入全身循环,大量毒素释放诱发全身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及血压下降,严重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婴幼儿因免疫系统未完善,更易进展为脓毒性休克,需紧急抗感染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3.造成病理性骨折:炎症侵蚀导致骨皮质变薄,骨质强度显著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常见于股骨或胫骨等负重部位。骨折端可能夹杂感染灶,延缓愈合过程。反复骨折会加重肢体畸形,需手术清除病灶并固定骨折端。

4.诱发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细菌耐药可转为慢性。病灶周围形成硬化骨与窦道,脓液反复渗出。长期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手术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但复发率仍较高,病程可达数年。

5.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发育:儿童骨骺板受炎症侵袭会导致生长停滞或畸形。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病变可能引起下肢不等长。成角畸形多见于膝关节周围,后期需截骨矫形。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保留生长潜能。

治疗期间需严格监测体温与局部体征变化,影像学复查评估骨质破坏范围。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保证足疗程,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肢体制动可减轻疼痛并预防骨折,逐步恢复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对促进骨质修复尤为重要,高蛋白饮食与维生素补充需贯穿全程。定期随访至少一年以观察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