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药里的桃仁指的是什么

2025.07.09 08:32

桃仁是中药里常用的一味药材,指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通常在果实成熟后取出种子,晒干并去除外壳,生用或炒用。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血瘀证、痛经、跌打损伤及肠燥便秘等病症。

桃仁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记载其主瘀血,血闭,瘕邪,杀小虫。现代桃仁含有苦杏仁苷、脂肪油、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镇痛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妇科疾病中,桃仁常与红花、当归等配伍,如桃红四物汤,用于调理月经不调;在跌打损伤方剂中,与大黄、桂枝同用,可增强散瘀效果。桃仁富含油脂,能润滑肠道,对老年或体虚者的便秘有一定缓解作用。

使用桃仁需注意剂量控制,过量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如头晕、恶心,因其含有苦杏仁苷,水解后会产生氢氰酸。孕妇禁用,以免诱发流产。便溏者慎用,避免加重腹泻。临床建议炮制后使用,如炒桃仁可降低毒性。储存时应防潮防蛀,确保药效稳定。配伍时需结合体质与证型,避免与镇静类药物同服,防止协同抑制中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