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跟骨骨刺综合征

2025.07.29 15:21

跟骨骨刺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跟骨部位的疼痛和不适,通常与跟骨骨刺的形成有关。这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长期承受较大足部压力的人群。跟骨骨刺是指在跟骨部位形成的骨质增生,通常是由于长期的机械刺激或慢性炎症引起的。

跟骨骨刺的形成通常与足部的生物力学变化有关,常见的诱因包括肥胖、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足弓过高或过低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跟骨部位的软组织可能会受到过度拉伸和压迫,导致炎症反应和疼痛。患者在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坐着后站立时,常常会感到剧烈的疼痛,随着活动的增加,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在长时间活动后又会加重。跟骨骨刺综合征还可能伴随有足底筋膜炎等其他足部疾病,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

在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时,首先应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冰敷、物理治疗和使用适当的鞋垫等,以减轻疼痛和炎症。非甾体抗炎药物也可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注射治疗,如类固醇注射,以减轻局部炎症。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可能成为最后的选择,通过手术去除骨刺或修复受损的软组织来缓解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负重和长时间站立,选择合适的鞋子,保持足部的健康状态。定期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也有助于预防跟骨骨刺的发生。跟骨骨刺综合征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