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用时捣碎的中药

2025.06.20 09:34

中药捣碎后使用是传统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将药材捣碎可以增加药物与溶媒的接触面积,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药效。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质地坚硬或需要快速起效的药材,如矿物类、贝壳类或某些种子类中药。

捣碎中药的操作需要根据药材特性选择合适工具。石臼、铜冲筒或现代电动打粉机均可使用,但需注意不同材质的工具可能影响药性。矿物类药材如石膏、龙骨需先煅烧再捣碎;种子类如桃仁、杏仁宜临用前捣碎以防油脂氧化;芳香类药材如砂仁、豆蔻则应避免过度粉碎以免挥发油散失。传统经验认为,部分药材需逢子必捣,如车前子、菟丝子等种皮坚硬的药材,捣碎后更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操作时需佩戴防尘口罩避免吸入药粉,某些刺激性药材如半夏、天南星需注意皮肤防护。药材粉碎程度应根据临床需求调整,煎煮用药可粗捣,散剂用药需过筛成细粉。含糖分高的药材如熟地黄易吸潮结块,捣碎后需密封保存。矿物类药粉沉降快,煎煮时需包煎。需特别注意,川乌、草乌等有毒药材须严格按规范炮制后捣碎,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中毒风险。药材捣碎后表面积增大,霉变风险升高,建议少量多次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