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怎样理解温病的基本特性

2025.05.26 20:21

温病的基本特性可总结为热象偏盛、传变迅速、易伤津液、多挟湿邪、易陷心包。具体分析如下:

1.热象偏盛:温病以发热为主要特征,初期多见高热、口渴、面赤等阳热表现。由于温热之邪性质燥烈,易灼伤阴液,故热势较一般外感病更为剧烈。热象贯穿病程始终,不同阶段可表现为卫分热、气分热、营分热或血分热,反映邪正斗争的激烈程度。

2.传变迅速:温病发展具有动态演进的特点,常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卫分证未解即现气分证,气分未清已见营血分证,甚至数日内出现神昏、痉厥等危候。这种快速传变与温热病邪的升散、走窜特性密切相关,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易伤津液:温热病邪易耗伤人体阴津,早期可见口干舌燥,后期则出现舌绛少苔、皮肤干燥等。津液亏损可进一步导致筋脉失养或虚风内动,甚至阴竭阳脱。治疗时需注重护阴生津,防止热邪与津伤形成恶性循环。

4.多挟湿邪:温病常兼夹湿浊,形成湿热合邪。湿性黏滞,易阻滞气机,表现为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苔腻等。湿热交织使病程缠绵,且易困遏脾胃,导致三焦气化失常,增加治疗难度。

5.易陷心包:温病邪热炽盛时,易内陷心营,扰乱神明。轻者见烦躁谵语,重者出现神昏、肢厥、舌謇等危象。此与心主血脉、藏神的生理功能相关,热邪深陷可致络伤血瘀,需及时清心开窍以截断病势。

温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正气强弱、病邪性质及治疗干预密切相关。临床需把握其动态演变规律,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早期干预以阻断传变,同时兼顾扶正与祛邪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