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心源性肝硬化是指什么

2025.09.23 10:48

心源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慢性心力衰竭导致肝脏淤血,进而引发的肝脏纤维化和结构改变。这种肝硬化属于继发性肝损伤,与原发性肝硬化不同,根源在于心脏功能不全而非肝脏本身病变。

慢性右心衰竭时,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肝脏静脉压力持续升高。肝脏因长期淤血缺氧,肝窦扩张、肝细胞坏死,逐渐发展为纤维组织增生。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肝肿大和轻度肝功能异常,但随着时间推移,纤维化不断加重,最终形成肝硬化。典型症状包括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等,同时可能合并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诊断需结合心脏病史、影像学检查及肝功能评估。

治疗心源性肝硬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心脏功能,控制心力衰竭。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可减轻心脏负荷,部分严重病例需手术纠正心脏病变。肝脏损伤的逆转有限,因此早期干预尤为重要。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监测液体平衡,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定期随访肝功能及心脏超声,警惕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预后与心力衰竭的控制程度密切相关,晚期病例可能需多学科协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