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两侧基底节区腔隙灶是怎么回事

2025.09.30 16:08

两侧基底节区腔隙灶是脑部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表现,主要指基底节区出现的小缺血灶或软化灶,直径通常小于15毫米,多由小动脉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这类病灶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与微小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基底节区是大脑深部的重要结构,负责运动调节和认知功能。腔隙灶的形成通常与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有关,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最终引发局部缺血。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加速血管损伤。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称为无症状性腔隙梗死;部分则可能出现轻度运动障碍、感觉异常或认知功能下降,具体表现取决于病灶位置和数量。影像学上,MRI的T2加权像或FLAIR序列可清晰显示高信号病灶,CT则表现为低密度影。

发现两侧基底节区腔隙灶后,需重点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将血压维持在稳定范围;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避免波动过大。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延缓血管病变。若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抗血小板或改善循环治疗。定期复查影像学可监测病灶变化,但无需过度焦虑,多数腔隙灶不会直接威胁生命,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后续脑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