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有哪些疾病

2025.03.07 20:05

主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粥样硬化,具体分析如下:

1.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扩张形成的瘤样病变,常见于腹主动脉和胸主动脉。病因多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因素等有关。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瘤体增大,可能出现胸痛、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瘤体破裂可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和手术修复瘤体。

2.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形成假腔的严重疾病。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等。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胸痛或背痛,呈撕裂样,可向腹部、下肢放射。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器官缺血、休克甚至死亡。诊断主要依靠CT血管造影。治疗包括紧急降压、镇痛和手术修复。

3.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是指主动脉管腔变窄,导致血流受阻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等。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造影。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介入,如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

4.主动脉炎:主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病因多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以及局部疼痛、脉搏减弱等。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5.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主动脉壁发生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的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胸痛、腹痛、下肢缺血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介入。

主动脉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监测。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通过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