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肝脏介入治疗

2025.01.07 17:53

肝脏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微创技术对肝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通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这种治疗方式包括多种技术,如经皮肝穿刺、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等,广泛应用于肝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等肝脏疾病的管理。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肝脏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肝脏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肝脏介入治疗中,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或MRI来精确定位病变,并通过细针或导管将治疗药物或设备送入病灶部位。例如,射频消融技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直接破坏肿瘤细胞,而肝动脉栓塞则通过阻断肿瘤供血来抑制肿瘤生长。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肝癌的治疗,也适用于一些良性肝脏病变的处理。肝脏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且患者在治疗后通常可以较快恢复日常生活,减少住院时间。

尽管肝脏介入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在进行此类治疗时仍需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肝功能、肿瘤分期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肝脏功能和病变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或复发。术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不适,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适当休息并进行必要的护理。患者在术后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饮食,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肝脏介入治疗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