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哪些是拟交感神经药物

2025.09.11 19:34

拟交感神经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具体分析如下:

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能激动α和β受体,产生强心、升压、扩张支气管等作用。临床常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该药物作用迅速但持续时间短,需静脉注射或皮下给药。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需严格掌握剂量。

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主要激动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较弱。具有强烈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常用于休克治疗。由于对心脏兴奋作用较弱,更适合外周血管阻力不足的情况。使用时需监测血压,避免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3.多巴胺: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能激动多巴胺受体及β受体。小剂量可扩张肾血管,增加尿量;大剂量则表现为强心和升压作用。适用于休克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避免心律失常或外周血管过度收缩。

4.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为纯β受体激动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扩张支气管。常用于心脏传导阻滞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因可能诱发心动过速,禁用于冠心病患者。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5.麻黄碱:麻黄碱是从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能直接激动α和β受体,并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较肾上腺素温和且持久,常用于鼻塞或低血压状态。反复使用可能产生快速耐受性,需避免长期连续给药。

使用这类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个体差异及潜在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需谨慎,避免加重病情。给药途径和剂量应根据临床反应及时调整,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