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使用艾灸排湿科学吗

2025.06.25 08:25

艾灸排湿在中医理论中有一定科学依据,但现代医学对其效果尚无明确共识。中医认为湿气是病理产物,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加速代谢,从而帮助排出体内湿气。现代研究也发现艾灸可能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机制产生作用,但具体排湿效果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艾灸排湿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理论。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性成分可渗透皮肤,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减少水湿停滞。部分实验显示,艾灸能降低体内炎症因子,调节水液代谢相关激素水平,这为排湿作用提供了部分科学解释。湿气是中医抽象概念,西医并无直接对应指标,因此现代医学更倾向于将排湿理解为改善水肿、代谢紊乱等症状,而非直接消除某种物质。

使用艾灸排湿需注意体质辨证。湿热体质者过度艾灸可能加重上火症状,孕妇、皮肤破损或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操作时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烫伤,每次灸治不超过30分钟。若出现头晕、皮肤过敏等反应需立即停止。艾灸可作为辅助手段,但严重湿重症状如关节肿痛、长期水肿等,仍需结合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