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怎么判断是肾结石引起的尿蛋白

2025.06.12 09:25

肾结石引起的尿蛋白可通过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含量异常、伴随腰部或下腹部疼痛、排尿时有砂砾感或血尿、影像学检查显示结石存在、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后仍持续出现蛋白尿。具体分析如下:

1.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含量异常:肾结石可能导致肾小管或肾小球损伤,使尿液中蛋白质漏出。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轻度升高,但通常不超过1克。

2.伴随腰部或下腹部疼痛:结石移动或阻塞尿路时引发剧烈绞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这种机械刺激可能造成肾脏局部损伤,导致尿蛋白短暂性增加,疼痛缓解后蛋白尿可能减轻。

3.排尿时有砂砾感或血尿:结石摩擦尿路黏膜导致出血,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镜下血尿。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可能干扰尿蛋白检测结果,需结合其他指标鉴别。

4.影像学检查显示结石存在:超声或CT可明确结石位置、大小及是否造成尿路梗阻。结石压迫肾实质或引发肾积水时,可能伴随持续性蛋白尿,需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

5.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后仍持续出现蛋白尿:若患者无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病史,且蛋白尿与结石发作时间关联密切,则考虑结石为主要诱因。结石清除后蛋白尿消失可进一步验证。

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饮食,定期复查尿液及影像学检查,防止结石复发或肾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