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拔罐疗法的禁忌症

2025.09.15 22:25

拔罐疗法的禁忌症包括皮肤破损或感染、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恶性肿瘤局部。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破损或感染:拔罐通过负压吸附皮肤,若局部存在溃疡、疱疹或开放性伤口,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加重皮肤损伤。皮肤炎症区域毛细血管脆弱,负压易引发皮下出血或组织液渗出,延迟愈合。

2.出血性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拔罐负压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发皮下大面积瘀斑或难以止血。拔罐后局部充血可能加重出血倾向,甚至诱发内脏出血风险。

3.严重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患者血管调节能力差,拔罐可能引起血压剧烈波动。负压刺激会短暂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尤其避免在颈动脉、心前区等敏感部位操作。

4.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妊娠期子宫敏感,腰腹拔罐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穴位刺激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尤其避免三阴交、合谷等易引发宫缩的反射区。

5.恶性肿瘤局部:拔罐可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存在加速癌细胞扩散的潜在风险。肿瘤组织血管丰富且脆弱,负压吸附可能导致瘤体破裂或转移,治疗需避开病灶及邻近淋巴结区域。

操作前需评估体质差异,避免空腹或过饱时进行。留罐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与儿童需缩短至5分钟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立即起罐,保持通风。器具需严格消毒,同一部位反复拔罐间隔至少3天,防止皮肤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