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颈动脉狭窄分几种类型

2025.08.11 14:19

颈动脉狭窄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肌纤维发育不良性狭窄、炎症性狭窄、外伤性狭窄、先天性狭窄。具体分析如下:

1.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脂质沉积、血管壁增厚导致管腔逐渐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常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病变多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后可导致血流受限,严重时引发脑缺血。超声检查可发现管壁不规则增厚,血流速度异常增高。治疗需结合药物控制危险因素,必要时行手术干预。

2.肌纤维发育不良性狭窄:肌纤维发育不良性狭窄属于血管壁结构异常,表现为动脉中层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呈串珠样改变。好发于年轻女性,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病变多累及颈动脉中远段,血管造影可见典型节段性狭窄与扩张交替。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为主,部分病例需血管成形术改善血流。

3.炎症性狭窄:炎症性狭窄由血管炎性病变引起,如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水肿、纤维化,最终管腔狭窄。多见于青壮年,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炎症指标升高,影像学显示血管壁均匀增厚。治疗以抗炎药物为主,严重狭窄需血管重建。

4.外伤性狭窄:外伤性狭窄因颈部直接外力损伤或医源性操作导致血管内膜撕裂、血肿形成,继发管腔狭窄。常见于交通事故、穿刺术后等。急性期可能出现颈部疼痛、搏动性肿块,慢性期则以缺血症状为主。影像学可明确损伤范围,部分病例需手术修复血管。

5.先天性狭窄:先天性狭窄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表现为血管壁结构缺陷或走行变异。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狭窄程度较轻时无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供血不足。超声或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治疗需根据狭窄程度选择随访或手术。

颈动脉狭窄的诊治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评估,不同类型的管理策略差异较大。定期监测狭窄进展,避免剧烈颈部活动,控制基础疾病对预防病情恶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