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怎样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

2025.09.29 12:08

产后抑郁发病率可通过加强产前心理教育、建立家庭支持系统、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适度运动、及时筛查干预降低。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产前心理教育:产前心理教育能帮助孕妇提前了解产后情绪变化,掌握应对方法。医疗机构可通过开设孕期课程,讲解产后心理调适技巧,减少对未知状态的焦虑。重点普及情绪管理知识,如呼吸放松法、正念冥想等,让孕妇形成积极的心理预期。家属应共同参与学习,避免因认知不足导致误解。

2.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是预防产后抑郁的关键。配偶需主动分担育儿责任,关注产妇情绪需求,避免指责或冷漠。长辈应减少传统育儿观念的强加,尊重产妇的育儿选择。家庭内部明确分工,减轻产妇的体力负担,营造包容和谐的氛围。

3.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加剧情绪波动,影响激素分泌平衡。产后应优先安排休息时间,与婴儿作息同步。家人可轮流值守夜班哺乳,或使用吸乳器提前储备母乳。白天适当补觉,避免长时间疲劳累积。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助眠方案,如中药调理或穴位按摩。

4.坚持适度运动:温和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压力。顺产者产后两周可开始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剖宫产者需待伤口愈合后逐步恢复。每天运动30分钟以内,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透支,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5.及时筛查干预:医疗机构应在产后访视中增加抑郁量表评估,对高风险人群早发现早处理。轻度症状可通过心理咨询疏导,中重度需结合药物或针灸治疗。建立产妇心理健康档案,定期随访跟踪,防止病情恶化。

产后抑郁涉及生理与心理多重因素,需综合施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方法,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治疗过程中需耐心观察反应,忌急于求成。出现自伤或伤害婴儿倾向时,必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