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道疾病的症状是什么

2025.02.23 12:28

肠道疾病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便血、腹胀。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腹痛是肠道疾病常见症状之一。肠道炎症、梗阻、痉挛等都可能引发腹痛。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下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觉。例如肠炎时,肠道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不断受到炎性因子的刺激,疼痛可能表现为隐痛、钝痛或者绞痛。如果是肠梗阻,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管扩张、牵拉,会引起剧烈的绞痛,疼痛程度往往较为严重,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腹泻: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等。肠道感染是腹泻常见原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肠道后,破坏肠道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刺激肠道黏膜,使肠道黏膜细胞分泌大量液体,同时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减少,从而导致腹泻。另外,肠道功能紊乱,像肠易激综合征,也会出现腹泻症状,这种腹泻往往与情绪、饮食等因素有关,可能在精神紧张或者食用某些特定食物后发作。

3.便秘:便秘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膳食纤维摄入过少,会使肠道蠕动减慢。肠道蠕动是推动粪便向肛门方向移动的动力,当蠕动不足时,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就会变得干结难以排出。一些肠道疾病,如肠道肿瘤,可能会阻塞肠道,使粪便排出受阻,也会引起便秘。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衰退,肌肉力量减弱,也容易出现便秘情况。

4.便血:便血是肠道疾病较为严重的症状。如果是下消化道出血,血液会随粪便排出。痔疮是便血常见原因之一,当痔核破裂时,会出现便血,通常为鲜红色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或者便后滴血。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溃疡面出血,血液会混入粪便中,可能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肠道肿瘤也可能导致便血,肿瘤组织破溃出血,血液颜色可能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是鲜红色,也可能是暗红色。

5.腹胀:腹胀是肠道内气体积聚或者肠道内容物潴留导致的腹部胀满感。进食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时,气体和食物残渣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也会在肠道内积聚,造成腹胀。另外,肠梗阻时,梗阻部位上方的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会导致肠管扩张,从而出现腹胀症状,这种情况下腹胀往往较为严重,还可能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

肠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适度运动,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这些有助于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