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扎针灸时为什么让来回走动

2025.09.02 16:43

针灸治疗时让患者来回走动,主要是为了通过运动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针刺效果。这一方法常用于治疗肢体疼痛、经络不通或气血瘀滞等病症,通过活动帮助针感传导,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使治疗作用更明显。

走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能带动针刺部位的经气流动,尤其对下肢或腰背问题效果显著。例如,治疗坐骨神经痛时,针刺配合行走可松解受压神经;调理膝关节问题时,适度活动能缓解僵硬,辅助通络止痛。动态施针还能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导致的滞针或不适,尤其适合畏针或紧张的患者,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感。

需注意走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弯针或晕针。体质虚弱、头晕或针刺部位在头颈等特殊区域时,应静卧或坐位治疗。医师需根据病情调整方案,如急性扭伤初期需制动,恢复期才适合活动。治疗中若出现心慌、冷汗等异常,需立即停止并处理。合理结合运动与静针,才能安全有效地发挥针灸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