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急性肾损伤是什么意思

2025.08.21 17:54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下降的病理状态,通常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出现,导致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缺血、毒素、感染、药物反应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尿毒症,危及生命。

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分为三类: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前性损伤主要由于血流量减少,常见于脱水、心衰等情况;肾性损伤则是肾小管、肾小球或肾间质直接受损,常见于药物毒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肾后性损伤则是由于尿路梗阻导致的尿液排出障碍。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诊。急性肾损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升高,结合尿液分析和影像学检查,帮助判断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在管理急性肾损伤时,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及时纠正引起肾损伤的因素,如补液、调整用药等。监测肾功能指标变化,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状态也至关重要。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合理的饮食管理也很重要,低蛋白饮食可以减轻肾脏负担,而充足的热量摄入则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能量需求。预防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肾功能监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