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病吃什么药有效果

2025.01.14 18:00

胃病用药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常见的有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促胃肠动力药、抗幽门螺杆菌药、解痉止痛药等。具体分析如下:

1.抑酸药:抑酸药可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烧心等症状。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质子泵所在部位,抑制该酶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还有H₂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通过竞争性抑制H₂受体而产生抑酸作用。这类药物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等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的胃病。

2.胃黏膜保护药:胃黏膜保护药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损伤。铝碳酸镁是常用的一种,既能中和胃酸,又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胃内胆汁酸,当进入小肠碱性环境时又能将胆汁酸释放出来,不影响胆酸的肠肝循环。枸橼酸铋钾也较为常见,能在溃疡表面或炎症部位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胃酸、酶及食物对黏膜的侵蚀作用,还能促进黏液分泌和黏膜修复,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3.促胃肠动力药:促胃肠动力药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减轻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多潘立酮,主要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体,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是另一种促胃肠动力药,选择性地作用于5-HT₄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道运动,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胃灼热、嗳气、恶心、呕吐、早饱、上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4.抗幽门螺杆菌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胃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克拉霉素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从而改善胃部疾病症状并防止复发。

5.解痉止痛药:当胃病伴有胃痉挛疼痛时,可使用解痉止痛药。山莨菪碱是常用的一种,能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胃肠绞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使平滑肌松弛。但这类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口干、面红、视物模糊等,使用时需谨慎,并且要明确疼痛的原因,避免掩盖病情。

胃病患者在用药时,应先就医明确诊断,遵循医嘱用药,不要自行买药服用。不同类型的胃病治疗方案有所差异,且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对胃病的恢复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