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眼科

什么是视网膜病

2024.09.25 10:13

视网膜病是指发生在视网膜部位的一系列疾病。

视网膜是眼睛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就如同相机的底片,负责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能够看到清晰的图像。当视网膜出现病变时,会严重影响视力。视网膜病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可能与遗传因素、眼部外伤、年龄增长、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视网膜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者则容易出现视网膜脱离等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视网膜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这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可能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对于视网膜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应该重视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对于那些有遗传倾向、患有全身性疾病或不良用眼习惯的人群。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血糖血压等,也有助于预防视网膜病的发生。一旦发现视力出现异常变化,如视物模糊、变形、黑影遮挡等,应尽快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保护视力,提高生活质量。